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 > 信息公開目錄 > 統計數據 > 統計數據
醴陵市第三次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發布時間:2022-01-10 作者:市三調辦 市自然資源局 市統計局 來源:市三調辦 市自然資源局 市統計局 字體[ 大 中 小 ]
- 索?引?號?:103/2022-00044
- 發文機關:
- 發布時間:2022-01-10
- 有?效?期?:
- 所屬主題:
- 公開對象:
- 發文類型:
- 公開部門:
- 狀???????態:
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調”工作,各級黨委、政府主動履責,相關部門密切協作,100余名調查人員攻堅克難,歷時三年,圓滿完成了“三調”工作。我市按照“全圖斑調查、全野外核查”的模式,率先使用全國領先的1:2000數據統一制作調查底圖,充分運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無人機、“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以2019年12月31日為統一時點,全面查清了全市國土利用狀況和自然資源家底。全市調查圖斑共計31.60萬個,平均密度146.53個/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密度值。為確保調查數據真實準確,我市開展了7輪次縣級自查、市級復查和省級核查。2020年11月,我市“三調”成果一次性通過國家級核查,工作評估位居全省前列?,F根據國家規定的統計口徑,將全市主要地類數據公布如下:
(一)耕地62.34萬畝(41559.32公頃)。其中,水田60.05萬畝(40031.50公頃),占比96.32%;旱地2.29萬畝(1527.82公頃),占比3.68%。
另外還有1.62萬畝(1078.56公頃)位于城鎮村莊范圍內尚未建設的土地中,現狀為耕地,其中水田1.19萬畝(789.67公頃),旱地0.43萬畝(288.89公頃)。
總體來看,耕地主要分布在茶山鎮、明月鎮、船灣鎮等地區,占全市耕地的23.56%。我市耕地整體位于國家劃定的一年兩熟制區域,均位于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地區。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39.72萬畝(26475.66公頃),占比63.70%;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5.75萬畝(10498.98公頃),占比25.26%;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6.16萬畝(4109.16公頃),占比9.89%;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53萬畝(352.67公頃),占比0.85%;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18萬畝(122.85公頃),占比0.30%。
在城鎮村莊范圍內的耕地中,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0.79萬畝(524.00公頃);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0.50萬畝(333.24公頃);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0.28萬畝(185.34公頃);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04萬畝(28.38公頃);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01萬畝(7.60公頃)。
(二)園地26.10萬畝(17399.46公頃)。其中,果園0.75萬畝(501.72公頃),占比2.88%;茶園0.19萬畝(127.30公頃),占比0.73%;其他園地25.16萬畝(16770.44公頃),占比96.39%??傮w來看,園地主要分布在均楚鎮、明月鎮和溈山鎮等地區,占全市園地的43.24%。
(三)林地164.81萬畝(109874.66公頃)。其中,喬木林地133.87萬畝(89247.89公頃),占比81.23%;竹林地14.32萬畝(9544.11公頃),占比8.68%;灌木林地2.73萬畝(1822.68公頃),占比1.66%;其他林地13.89萬畝(9259.98公頃),占比8.43%。第二次土地調查時為耕地及其后的新增耕地中,因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原因,在“三調”時實地為林地的共計12.19萬畝(8124.16公頃),根據有關要求,我市將對這類土地單獨進行管理??傮w來看,林地主要分布在官莊鎮、均楚鎮、茶山鎮、明月鎮等地區,占全市林地的37.78%。
(四)草地0.22萬畝(146.00公頃)。其他草地0.22萬畝(146.00公頃),占比100.00%??傮w來看,草地主要分布在國瓷街道、東富鎮和沈潭鎮等地區,占全市草地的27.32%。
(五)濕地0.26萬畝(176.14公頃)。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8個二級地類,我市涉及1個二級地類。內陸灘涂0.26萬畝(176.14公頃),占比100.00%??傮w來看,濕地主要分布在茶山鎮、石亭鎮和泗汾鎮等地區,占全市濕地的47.03%。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41.94萬畝(27959.24公頃)。其中,城市用地3.76萬畝(2504.52公頃),占比8.96%;建制鎮用地2.48萬畝(1655.14公頃),占比5.92%;村莊用地34.34萬畝(22891.58公頃),占比81.87%;采礦用地1.00萬畝(667.72公頃),占比2.39%;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0.36萬畝(240.28公頃),占比0.86%??傮w來看,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主要分布在李畋鎮、國瓷街道和來龍門街道等地區,占全市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的21.84%。
(七)交通運輸用地6.96萬畝(4639.94公頃)。其中,鐵路用地0.31萬畝(206.23公頃),占比4.44%;公路用地2.18萬畝(1455.81公頃),占比31.38%;農村道路4.47萬畝(2977.90公頃),占比64.18%??傮w來看,交通運輸用地中面積占比最大的地類是農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占全市交通運輸用地的95.56%。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7.46萬畝(11640.84公頃)。其中,河流水面3.68萬畝(2453.89公頃),占比21.08%;水庫水面3.12萬畝(2078.52公頃),占比17.85%;坑塘水面9.00萬畝(6001.10公頃),占比51.55%;溝渠1.57萬畝(1044.94公頃),占比8.98%;水工建筑用地0.09萬畝(62.39公頃),占比0.54%??傮w來看,茶山鎮、石亭鎮和東富鎮等地區的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較大,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22.83%。
“三調”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我市國土利用狀況和自然資源家底,同時也反映了耕地“非糧化”趨勢明顯、生態狀況在局部地區不穩定、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問題,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實黨委、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實施耕地全程一體化保護,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要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系統觀念,統籌開展生態建設,強化監測保護,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逐步提升生態環境狀況。要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和結構,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盤活城鄉存量用地,加強開發園區管理,著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加強數據共享應用。各級各部門應充分應用“三調”成果,將其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等工作的底圖底數,有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