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 > 信息公開目錄 > 統計數據 > 統計數據
2020年醴陵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21-07-01 作者: 來源: 字體[ 大 中 小 ]
- 索?引?號?:103/2021-03257
- 發文機關:
- 發布時間:2021-07-01
- 有?效?期?:
- 所屬主題:
- 公開對象:
- 發文類型:
- 公開部門:
- 狀???????態: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醴陵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率先啟動復工復產,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發展穩定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全面開啟"十四五"新征程,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當好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排頭兵打下了堅實基礎。2020年醴陵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和基本競爭力實現"雙進位",分別名列全國百強縣(市)第45位和第64位。
一、綜 合
初步核算,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1.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83.8億元,增長4.3%,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3.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2.3億元,增長3.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8.4:51.8:39.8調整為9.7:52.0:38.3。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5.8%、67%和27.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2個、2.6個和1.1個百分點。
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分行業情況 | |||
單位:億元 | |||
指標名稱 | 絕對數 | 比重(%) | 同比 |
地區生產總值 | 737.6 | 100.0 | 3.9 |
按產業分 | |||
第一產業 | 71.5 | 9.7 | 3.5 |
第二產業 | 383.8 | 52 | 4.3 |
第三產業 | 282.3 | 38.3 | 3.2 |
按行業分 | |||
農、林、牧、漁業 | 73.5 | 10 | 3.6 |
工業 | 320.9 | 43.5 | 3.9 |
建筑業 | 63 | 8.5 | 7.6 |
批發和零售業 | 107.8 | 14.6 | 3.5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23.8 | 3.2 | -1.5 |
住宿和餐飲業 | 12.1 | 1.6 | -7.9 |
金融業 | 14.5 | 2 | 7 |
房地產業 | 33.8 | 4.6 | 4 |
營利性服務業 | 28.6 | 3.9 | 8.2 |
非營利性服務業 | 59.5 | 8.1 | 3.1 |
2016-2020年醴陵市三次產業結構圖
二、農 業
202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3.7%;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增長7.3%。
2020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03萬畝,下降1.2%,其中:糧食作物種植97.5萬畝,下降1.51%。糧食總產量達48萬噸,其中稻谷46萬噸。蔬菜產量85.1萬噸,增長3.2%,水果產量10.3萬噸,增長5.1%。全市種糧大戶(30畝以上)、家庭農場、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組織等規模經營主體共發展到7870戶(個),流轉耕地41.5萬畝,流轉率74.2% 。
2020年,全市肉類總產量6.11萬噸,下降21.6%;水產品產量2.8萬噸,增長3.9%。出欄肉豬70.2萬頭,下降9.8%;出欄羊42.2萬只,下降3.5 %;出籠家禽793.3萬羽,增長26.6%。
2020年,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27.43萬千瓦,比上年增加2.5萬千瓦,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84.1%。機耕、機收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共有建設項目7處,鞏固和新增自來水人口1.48萬人。
三、工 業
2020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9%,工業增加值增長3.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65家,產值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7%。按可比價計算,工業經濟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6.8%。
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3.5%,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長0.4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為48.4%;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7%。
2020年,陶瓷、鞭炮煙花兩大傳統支柱產業產值增速呈現"一正一負",分別增長4.3%和下降3.6%。日用陶瓷行業產量增長3%,工業陶瓷行業增長2.2%,鞭炮煙花行業產量下降3.9%。服裝行業產值增長7.6%,玻璃行業產值增長34.2%,汽配行業產值增長4.9%。
四、建筑業、房地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33家,完成產值101.9億元,增長12.8%;建筑房屋施工面積356.9萬平方米,增長4.8%,房屋竣工面積306.9萬平方米,增長7.1%。
2020年末,全市擁有房地產開發企業57家,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積409.9萬平方米,下降2%;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82.5萬平方米,下降1.6%;完成銷售額43.2億元,下降11.7%,其中:住宅銷售額40.2億元,下降10.5%。
2020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分產業來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24.4%、5.2%、0.5%。從投資方向來看,工業投資增長8.7%,其中:技術改造投資下降16.1%;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57.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6%,民生投資下降0.7%,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5.6%。
五、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
2020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下降1.5%。全年完成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79.364公里、農村公路窄路加寬工程11.152公里建設,改造危橋13座,完成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194公里,完成327.173公里農村公路日常養護工作。全市共有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158臺、營運線路11條,總營運里程達154公里,全年公交客運總量達2568.4萬人次。新建農村招呼站10個,行政村通客班車率達到100%。
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8億元。年末移動電話用戶90.9萬戶,互聯網用戶27.7萬戶。
六、內外貿易、旅游和招商引資
2020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9.8億元,下降2%。分地域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20.9億元,下降2.1%;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8.9億元,下降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220.8億元,下降2%;住宿餐飲業實現29.1億元,下降2.3%。
2020年,新批自營進出口企業62家,年末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459家。全市實現進出口業績"破零"企業、"倍增"企業25家。全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88億美元,下降4.9%。
2020年,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677.98萬人次,下降1.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3億元,下降0.9%。
2020年,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增長15.5%;內聯引資85.5億元,增長23.4%。
七、財政、金融
2020年,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94.5億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43億元,增長5.6%。完成稅收收入30億元,下降7.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7.5億元,增長1.5%,其中: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分別為10.9億、4.3億、11.3億、8億、1.2億,分別增長4.8%、43.5%、3.9%、5.2%、67.2%;農林水事務、住房保障支出8.5億、1.9億,分別下降27.9%、13.5%。
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28.9億元,比年初增加36.2億元,增長9.2%,其中:住戶存款余額341.1億元,比年初增加37.2億元,增長12.3%;各項貸款余額316.1億元,比年初增加50.7億元,增長19.1%。
八、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2020年,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增長0.47%。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8天,優良率達97.8%。完成東岸河、西山渠等黑臭水體治理。重點水域畜禽全面退養、網箱養魚全部取締,淥江水質穩定保持II類。修復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地1萬畝,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100%。全市新增造林面積2.6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6%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4%。
2020年,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1起,死亡11人,受傷2人。其中:煙花鞭炮企業發生傷亡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交通事故發生10起,死亡10人,受傷2人。
九、教育、科學技術
2020年,全市有各類基礎教育學校數558所:其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第八中學);完全高中2所(第七中學、株洲市五雅中學);高級中學4所;初級中學3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小學151所;另有教學點63所;幼兒園29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市有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學生、在園幼兒共156470人,其中:中學生(含中職學生)48188人、小學生69160人、在園幼兒38969人、特校學生153人。學校、幼兒園教職工共11541人。
2020年,醴陵市參加高考普高人數3297人,普高一本上線人數達到1256人,比去年增加78人,上線率38.1%,比去年增長0.5個百分點。普高二本以上(含二本)上線人數2229人,比去年增加157人,上線率為67.6%。600分以上人數為178 人, 比去年增加75人。
2020年,全市小學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升學率為100%,初中輟學率為0、升學率為100%,幼兒三年入園率為93.1%。
2020年,全市共申請專利125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48件,專利授權999件。建成省級星創天地1家,株洲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企業技術創新中心1家,全市共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9個。全市有52家企業獲得省級研發獎補資金,共計603萬元。全市新增31家高新技術企業,年末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8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55.4億元,增長6.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1.1%。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2020年,全市廣播綜合覆蓋率達到100%,電視綜合覆蓋率為100 %,收視收聽率進一步提升;電視頻道播出節目近700期。推出"遇見·千年醴瓷"(10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3集)等主題報道、系列報道60余組;推出創建工作、瓷博會、脫貧攻堅等20多個大型專題匯報片;《今日醴陵》報全年刊發96期,推出《加快邁進縣域經濟千億時代》《同心戰疫·醴陵一定會贏》等專版近30個;新媒體平臺"醴陵云"APP全年發布文章14891篇。"醴陵發布"微信公眾號全年發布文章1607篇。"醴陵市融媒體中心"抖音號、"醴陵融媒"視頻號全年發布視頻300余條。醴陵云"即時報"推送500余條。線上品牌"醴視頻"推送150余條;醴陵交通生活頻道(頻率FM102.7)全年完成23檔欄目600余期節目的制播。
2020年,全市舉辦大型文化體育活動83場次,送戲下鄉125場,放映公益電影3228場;市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已經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2020年末,全市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00個,其中,駐醴醫療衛生機構2個、市直醫療衛生機構7個、民營醫療衛生機構16個、建制鎮衛生院19個、衛生院分院11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村衛生室495個、診所和醫務室145個。有執業(助理)醫師2128人,執業護士3103人,每千人口擁有醫生2.19人、護士3.2人;一級及以下機構全科醫生189人,鄉村醫生301人,有床位6251張,每千人口擁有6.45張?;鶎庸l專(兼)職專干257人,其中婦幼專干60人、計免專干37人、傳染病專干26人?;鶎庸l專(兼)職專干257人,其中婦幼專干60人、計免專干37人、傳染病專干26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82.6萬人,參保率95%,全年累計住院報銷18.4萬人次,基本醫療報銷4.6億元,報銷比例47.58%;全年累計門診報銷人次13.7萬人次,報銷金額5799.5萬元,報銷比例72.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20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104.0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8.94萬人,非農業人口45.12萬人。
2020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54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81元,同比增加2060元,增長4.8%;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7元,同比增加2040元,增長7.1%。
2020年,民生領域支出60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77.3%。全市新增城鎮就業696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699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3.64%。2020年全市"三項六險"社會保險總參保人數 82.36萬人,基金總收入27.70億元,總支出27.47億元。社??ㄖ瓶ㄈ藬颠_75.9萬人,社?;鹨幏哆\作率和安全完整率均達到100%。
2020年,新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0所,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標準達5616元/年,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達6360元/年。發放住房困難租賃補貼391戶。截止年底,全市11057戶3651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其中2020年脫貧1441戶3312人,貧困發生率由2019年底的0.37%降為0。按上級要求共派駐醴陵市級工作隊164支344人,鎮級工作隊73支146人,派出結對幫扶干部4998名,每個干部平均結對幫扶2.21戶,兩個幫扶實現全覆蓋。
注釋:
1、本公報中部分數據為初步統計數,正式統計數據以《醴陵市統計年鑒》(2021)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本公報中增長均為同比增長數;
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按近兩年常住人口平均數計算;
5、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