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 > 信息公開目錄 > 規劃計劃
醴陵市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
發布時間:2021-08-14 作者:余建明 來源: 字體[ 大 中 小 ]
- 索?引?號?:103/2021-06067
- 發文機關:
- 發布時間:2021-08-14
- 有?效?期?:
- 所屬主題:
- 公開對象:
- 發文類型:
- 公開部門:
- 狀???????態: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會報告我市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計劃執行情況,請予審議,并提出意見。
一、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工作要求,認真把握"穩中求進、進中爭先"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開展"兩個年"活動。培強都市產業,做美城市形象,增進民生福祉,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從計劃執行來看,年度計劃安排的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中,1-6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8.1億元,增長14.6%,高于株洲市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增速居十縣市區第2位;完成地方收入15.1億元,增長24.8%,較株洲平均水平高12.3個百分點,居十縣市區第5;地方稅收收入8.1億元,增長19.6%,較株洲平均水平低6.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低于株洲市平均水平15.6個百分點。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5.7億元,增長25.6%。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增長27.65%。1-5月,完成進出口總額13.95億元,增長34.9%。
(一)經濟運行平穩增效,結構調整穩步推進。
三產比由去年同期6:52.8:41.2調整為5.5:54.2:40.3,一、三產業占比同比下滑,第二產業占比回升,但一二三產產值均保持快速增長。第一產業穩步發展: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億元,同比增長8.2 %,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億元,增長10.3%。工業生產質效提升: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20.2 %,其中陶瓷、花炮、玻璃三大支柱產業分別同比增長43.2%、31.8%、93.7%。規模工業同比增長26.5%。第三產業穩中向好:實現增加值18億元,增長11.5%。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8.5%。
(二)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產業項目建設年"推進迅速。上半年,3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全部開工,進展順利。其中年產300兆瓦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生產線(一期)已完成主體施工建設,湘東農副產品批發大市場已完成2號棟一層主體建設,陶瓷博物館展陳及裝修改造已完成。醴陵市本級重點項目開工72個,竣工投產項目15個,其中明月49兆瓦風電項目已完成部分風電吊裝平臺施工,民用"芯屏"玻璃深加工項目正在進行樁基施工,竣工項目主要有陶子湖景觀區域路網、陶子湖生態水域工程、飛鹿防水材料生產基地等項目。
"五好園區"建設卓有成效。園區新開工、建成標準廠房面積分別為8.17萬平方米、0.91萬平方米。全市完成征地505畝,房屋拆遷25棟(套),項目清零9個。新簽約項目64個,合同引資20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1個,10億元項目7個,外向型項目9個。
城市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5.67%、綠化覆蓋率40.4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61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5.3%。住房保障工作持續強化,1—6月,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8.02億元,增長71.9%;新開工面積27.55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工建設640套,25個老舊小區改造已全面開工。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力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實施溫暖企業"三百"行動,積極推動惠企政策落地兌現,交辦企業問題50個,辦結銷號32個。
(三)工業經濟運行平穩,新興產業迅速發展。
上半年,全市工業企業質效穩步提升,規模工業企業578家,同比增加34家,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20.5億元,增長26.5%;工業稅收6.6億元,增長37.1%,工業用電量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8%,工業天然氣用氣量1449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7.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4億元,同比增長28%。傳統產業逐步告別手工時代,玻璃、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其中有7家企業成為省級中小企業"上云"標桿企業,華聯、恒茂獲評省級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我市恒茂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湖電電力設備有限公司上榜。陶研所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昆山)智能裝備研究院合作共建醴陵陶瓷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得到全力推進。
(四)鄉村振興卓有成效,農居環境穩步提升。
農業農村保持高質量發展。上半年,完成早稻種植面積35萬畝,完成率100%。5.3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全市現有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家庭農場68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75家,有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醴陵玻璃椒"等23個特色農業品牌,湖南指上美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共8類產品獲"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上半年,實現休閑農業企業經營總收入1.37億元,接待游客110萬人次,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110億元,銷售收入38.5億元,分別增長21.9%和21.8%。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制定下發《醴陵市2021—2025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打造垃圾分類示范鎮(街)2個,農村垃圾分類首村合格示范村24個,建設村級垃圾分揀中心13座。17個鄉鎮18座污水處理設施,累計完成投資3.1億元,總進度超過80%。實行集中式與單戶式改廁結合、新建與改建結合、無害化與資源化兼顧的改廁模式,已完成農村戶廁改(新)建3437戶,農村公廁建設5座,打造了東富鎮、嘉樹鎮2個改廁示范鎮,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8.6%。
(五)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圍繞主題"建黨100周年",舉辦全市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80余場次。立三故居、耿傳公祠等九處紅色旅游景區開展學黨史活動,接待團隊1000余批次,游客20余萬人次。社會保障全面完善,全市社會保險總參保人數達83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3522人。發放低保、五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各類社會救助資金共7545萬元。人民收入增長顯著,上半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達10.1%,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達14.3%。抓牢常態化疫情防控,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工作,累計接種達84.1劑次,核酸檢測11萬份。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綠色通道"、33種大病專項救治等工作,推進中醫藥服務基層全覆蓋。社會總體形勢平穩可控,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信訪積案化解率在株洲各縣市排名前列。圓滿舉行全國創新社會治理經驗分享交流醴陵現場會。
(六)改革工作扎實有效,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
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組織39家單位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集中錄入政務服務事項總計4180項,梳理出權責清單事項3291項,事項實施清單填報率、發布率均達100%,184個事項實現跨域通辦,14個政務服務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推動"一門式"服務全覆蓋。全市24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270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完成了標準化場地建設,聯通了辦事網絡,44個事項可在村(社區)就近辦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入,64個村開展經營性資產股份制改革。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累計入場交易項目80宗,交易金額8217.5萬元。土地確權頒證有序掃尾,宅基地改革積極推進。
二、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存在的困難
上半年我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奠定了扎實基礎。成績來之不易,要穩不忘憂、好中知難,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仍然錯綜復雜,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固定資產投資不容樂觀。一方面今年雨季時間長,征拆進展慢、土地拍賣難、開工項目不足、投資項目入庫進度低于預期。當前在庫項目個數偏少且規模偏小,剩余可報余額不足,難以支撐投資總量增長。招商引資力度有待加強,大項目,好項目引進極少。另一方面,企業和社會投資者信心不足,對項目投資猶豫彷徨,民間投資欲望不強;貸款門檻高、擔保信用體系不健全,融資難依然是制約企業增加投入的因素;項目入庫壓力大,固定資產投資后期支撐較為困難。
二是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不足。目前我市陶瓷、花炮、服飾等傳統產業比重仍然較大,產業配套水平不高,而玻璃、電子信息、軌道交通、陶瓷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還沒有形成有效規模,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還十分艱巨;企業的創新意識和管理水平仍有待增強,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仍在低位徘徊。企業的管理和研發團隊,在人數、學歷、資歷等方面都是薄弱環節。
三是外貿結構有待優化。外貿摩擦已成為常態,我市陶瓷、煙花產業外貿市場、業務占比大,對外依存度高,世界市場稍有風吹草動,我市的產業經濟馬上有反應,特別是歐美市場對我市影響更加明顯。發展多元市場、多產品、多業態外貿經濟已成為外貿最重要問題。
三、2021年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2021年是屆首之年,也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按照中央、省、株洲市、醴陵市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1年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深入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為全面實現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三個高地",抓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加大開竣工推進力度,強推項目進度。加快推進新型粘結密封材料智能制造項目及電子玻璃二期項目等省重點項目推進,加快繞城公路S106施工進度,加快推進淥江新城腫瘤醫院、醴陵旗濱電子玻璃二期、東富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中宏玻璃等項目建成投產。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工作機制上建立征地拆遷、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營商環境優化"一盤棋"制度,真正做到資源整合,前后暢通。在項目引進方面,一方面要力爭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大產業。另一方面要突出"產業鏈招商",對現有成規模產業鏈補缺,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著力培育一個千億、四個百億、若干十億產業集群。
全力打造"五好園區"。深入開展園區攻堅三年行動,建設"規劃定位好、創新平臺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形象好" 的"五好"經開區,打造"千億產業園區、國際級開發區"。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加快陶子湖片區、東富工業園、橫店產業園路網建設。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著眼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鼓勵支持構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籌備國際煙花論壇,繼續辦好陶瓷產業博覽會、煙花鞭炮交易會,做大做強會展經濟。建好湘贛內陸港、用好鐵海聯運"五定班列"、湘歐快線等平臺,完善物流體系。
著力鄉村振興,抓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好脫貧攻堅"后半篇"文章。堅持"脫貧不脫政策",繼續落實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跟蹤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收入變化,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致貧。發展壯大扶貧產業,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全力抓好農業產業現代化。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104.5萬畝以上,糧食產量達49.5萬噸以上,保持全國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地位不動搖。力爭果蔬種植面積達37.2萬畝,產值達12.85億元。抓好白兔潭鎮果蔬小鎮、明月鎮玻璃椒小鎮、茶山鎮航天科普小鎮等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建設。加強農業品牌培育,打響"醴陵玻璃椒""醴陵茶油"等特色品牌,加大"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力度,力爭今年授權企業達到9家以上,產品達到10個以上。加快建成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確保農產品加工值增長10%以上,確保我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全力抓好農村建設現代化。實施"1234"工程,力爭打造1個以上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長廊(韶山-井崗山沿線),2個以上湘贛邊美麗鄉村建設核心示范片區,創建30個以上省、市、縣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創建40個以上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著力區域融合,抓好城市建設現代化。
加快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貫徹落實《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
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圍繞建設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強與周邊縣市的協同合作,促進交通互聯、產業互補、資源互享、文化互融。協商落地醴婁高速向東延伸、106國道升級改造等一批項目,推動基礎共建、向上爭取稅收、土地、資金配套等一批政策。建設用好"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湘贛邊產業聯盟,依托韶山至井岡山"兩山"紅色專列、左家老屋,圍繞將軍故里,打造與鄉村振興高度融合的文旅產業發展示范區,推動產業共進。
加快推進株醴融城。規劃融城方面,繼續以東城大道以主軸,加強與株洲市對接,啟動對株醴融城專項規劃。當前,要嚴控道路兩廂土地開發,抓好土地儲備和拆違控違。交通融城方面,爭取長株潭城際鐵路延伸、株醴公路提質、淥江航道綜合開發、通用機場建設等項目落地。產業融城方面,大力承接長株潭產業轉移,布局電子信息、現代物流等一批新興產業。服務融城方面,推動醫保、社保等與株洲市區并軌互認,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融城紅利。
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完成城鄉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PPP項目建設。做好城市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梧桐山公園、"一江兩岸"文化休閑帶(三期)、陶子湖公園等綠地建設。啟動鳳凰山城市主題公園建設,建好陽三石、五里牌等街頭小游園。編制《海綿城市建設實施規劃》,完成姜灣上下正街、濱河路等6處易澇點排水管網建設,形成排澇閉合圈。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老舊社區改造,完善城市地下管網,打通寨子嶺南路等斷頭路,推進第二自來水等項目。
著力綠水青山,抓好生態文明現代化建設。
污染防治要到位。認真排查存在的環境問題,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完成"千噸萬人""千人以上"水源地劃定工作和鄉鎮級千人以上飲用水源地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
生態修復要到位。扎實開展尾礦庫污染治理和廢棄礦山修復治理,特別是長江辦交辦的潘家沖礦區整改任務。推進林長制,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低碳發展要到位。對標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加快推進"散亂污"企業關?;蛏壐脑?,推動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加快布局一批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
著力民生福祉,抓好生產生活現代化建設。
優先教育,發展文衛事業。按計劃完成義務學校新建和薄弱學校改造與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特別是抓好 "兩類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項目和教師周轉房項目,滿足基本教學生活需要。加快推進新三中和陶子湖學校項目建設,完成設備采購、安裝和調試,確保秋季開學投入使用。抓好公辦幼兒園建設。鞏固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成果,推動基層醫院發展和學科建設。繼續強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和現代公共文化三年行動建設成果,進一步建好"醴北人家"健身步道,高效利用"紅色文化+",深入推進文旅廣體融合。繼續抓好城鄉就業創業。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鋪開勞動力信息采集工作,摸清全市勞動力底數,已就業的人員摸清其就業信息,進行動態跟蹤,未就業的人員摸清其就業和培訓意向,為其推薦合適的就業崗位,并做好后續跟蹤服務。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精準政策靶向。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員,做好下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奮力完成今年各項主要目標任務。